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> 2013年第36期
编号:12676116
自拟三白汤治疗关节积液98例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1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6期
     【摘要】 关节积液在风湿科、创伤科及疼痛科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症状。作者以自拟三白汤为基础方, 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关节积液。三白汤药物组成:白芥子30 g、白芍30 g、白芷30 g、 薏苡仁15 g 、苍术15 g 、 茯苓20 g 、 泽泻15 g、 当归15 g 、 坤草15 g、 土虫10 g 、 牛膝15 g 、 炙甘草10 g 。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, 进行加减治疗。作者共治疗98例患者, 三个疗程后, 均取得较好疗效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自拟三白汤;治疗;关节积液;98例

    关节积液在风湿科、创伤科及疼痛科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症状, 西医一般采用制动, 关节穿刺, 注射激素类药物或关节润滑剂等方法, 疗程长, 易发生感染或关节功能受限等不良反应。作者经过多年探索及临床实践, 总结出以自拟三白汤为基础方, 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关节积液, 缩短了病程, 无副作用, 疼痛症状缓解明显, 取得较好疗效。自2008年6月~2012年6月, 本人应用自拟三白汤治疗关节积液98例, 治愈92例, 好转4例, 无效2例, 现报告如下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8例, 女60例;年龄12~75岁, 以上患者均经过彩色超声波检查, 诊断为滑膜增厚, 关节腔积液。西医分类:风湿性滑膜炎28例, 外伤22例, 痛风12例, 骨性关节炎34例, 关节结核2例(后期检查确诊)。中医分类:恶寒36例, 恶热14例, 遇劳加重32例, 关节刺痛16例。肘关节18例, 腕关节1例, 踝关节12例, 膝关节67例。

    1. 2 治疗方法

    1. 2. 1 基本方 白芥子30 g、白芍30 g、白芷30 g、 薏苡仁15 g 、苍术15 g 、 茯苓20 g 、 泽泻15 g、 当归15 g 、 坤草15 g、 土虫10 g 、 牛膝15 g 、 炙甘草10 g 。

    1. 2. 2 加减:畏风恶寒, 遇寒加重, 加羌活15 g 独活15 g防风 10 g;局部发热, 遇热加重, 加黄柏10 g, 生地20 g;外伤所致 , 加乳香8 g 没药8 g 红花10 g 泽兰15 g;肝肾亏虚, 加杜仲15 g 枸杞20 g 骨碎补15 g;滑膜肥厚, 加三棱10 g 莪术10 g。每日一剂, 每付药加凉水约为1200 ml左右, 凉水浸泡两小时, 每付药连续煎两次, 两次药汤混匀约剩400 ml, 分早晚2次饭后一小时温服。除热痹者均用残渣热敷关节;7天为一疗程, 连续治疗个疗程3个疗程, 每疗程后进行彩色超声检查, 并详细记录症状及体征, 未愈的继续下一疗程, 3个疗程积液不见减少的视为无效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1. 3 治愈: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, 彩超检查积液完全吸收。有效: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, 积液量减少。无效: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, 积液量无减少或少量吸收。

    2 治疗结果

    2. 1 治愈:本组3周治愈率94%, 好转率:98%, 无效2%。

    2. 2 好转时间:第一疗程治愈58例, 其中风湿性滑膜炎及痛风性关节炎全部治愈, 外伤18例;第二疗程:治愈17例, 外伤4例, 骨性关节炎13例。第三疗程治愈17例, 有效4例, 均为骨性关节炎;无效2例, 后期检查诊断为关节结核(经手术及抗结核治疗后治愈)。

    3 典型病例

    患者 , 男性 , 16岁, 因涉水1 d出现右膝关节疼痛, 休息3 d后病情加重来诊, 表情痛苦, 行走困难, 关节肿胀, 疼痛剧烈, 负重时明显, 患膝恶风, 局部自觉发凉, 舌质淡, 苔白边齿痕, 脉沉紧。查体:膝关节肿胀, 两侧膝眼压痛阳性, 主被动活动疼痛加重, 浮膑试验阳性, 膝关节彩超报告为关节腔积液, 半月板及韧带未见异常。患者春季涉水, 风寒湿侵袭经络, 经络痹阻, 枢节不利, 湿滞关节而见积液, 脉沉为病邪入里, 脉紧主寒主痛;治以散寒除湿, 通络止痛之法, 方用三白汤加羌活15 g 独活15 g防风10 g连服外敷7剂, 诸证消, 活动如常, 彩超检查关节积液消失, 病情痊愈, 随访13个月无复发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4 讨论

    4. 1 中医认为关节积液属于湿与痰的范畴, 痰湿聚于枢节而为骨痹, 骨痹在《内经》早有记载, 但不够系统, 《素问·长刺节论》:“病在骨, 骨重不可举, 骨髓酸痛, 寒气至, 名曰骨痹”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肾痹之症, 即骨痹也”。《医宗必读·痹》:“骨痹即寒痹、痛痹也。”其证痛苦切心, 四肢挛急, 关节浮肿。风寒湿三邪侵袭经络、枢节, 湿邪困脾, 脾不运化水湿, 湿聚枢节, 而为本病;局部外伤, 损伤络脉, 络破血溢脉外, 脾失统血, 运化失常, 水湿失运, 湿与淤血聚于枢节而为本病, 久病或年老体弱, 肾阳温煦脾阳不足, 脾阳不振, 运化失常, 水湿内停, 湿邪困于枢节而为本病。纵观本病在湿在脾, 治疗应以健脾除湿, 化痰, 舒筋痛痹为主。自拟三白汤中白芥子 白芍 白芷 祛经络之痰湿, 消肿止痛, 养血祛风。 薏苡仁 苍术 茯苓 泽泻健脾祛湿, 舒筋除痹。当归 益母草 土虫 川牛膝 宣通关节, 散瘀生新, 通络止痛。甘草配合白芍缓急止痛调和诸药。诸药组合直指痰湿瘀而不伤正, 体现了治病救本的原则。

    4. 2 西医认为关节腔积液为关节内滑膜炎症或关节内出血, 渗出量大于吸收量, 造成关节积液, 三白汤内服外用, 改善微循环, 促进吸收速度, 从而达到正常的动态平衡, 而使疾病痊愈。本方对于急性滑膜炎、痛风性关节炎, 创伤性关节积液、早期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, 对感染性疾病疗效较差, 因此对两例关节结核治疗无效, 4例关节炎未愈, 是因为关节骨质破坏较重, 达到了手术的地步为晚期骨性关节炎。

    综上所述中医治病必求于本, 不管疾病症状表现如何纷繁复杂, 都要充分发挥中医思维方式的优势, 不能被西医病名所囿, 应透过疾病的现象抓本质, 抓主要矛盾, 从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下手, 才会取得良好临床疗效。, 百拇医药(代宝坤 徐克岚)